新闻资讯 / 项目详情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山西偏关县水泉村美丽乡村整治规划
2021-02-28 发布部门:城乡规划院


中央文件多次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展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即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提出,设立衔接过渡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积极履行央企责任,2018年9月,在公司的领导下,城乡规划院会同建筑设计院组建了包括规划、景观、交通、建筑、结构等多专业人才的设计团队,承担《水泉村村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项目。编制内容涵盖村庄发展概念规划、村庄主要街道整治设计、会议室改造设计等内容。




在《水泉村村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团队与偏关县县委领导班子进行了扶贫项目沟通;在水泉乡书记以及水泉村挂职第一书记张大勇等人带领下,对水泉村进行现场探勘,充分摸清村庄发展现状、特征、特色等,积极与村民村委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听取当地老百姓的发展诉求与发展意愿。




2018年10月-11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团队开展规划编制与设计工作,我院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从真、薛明总工多次与工作团队交流、认真把关工作,就村落空间、建筑改造、设计施工等方面对村庄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指导2018年11月,设计团队赴偏关县就规划成果进行交流,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等各部门领导的认可。会上,城乡规划院党支部书记吕慧芬副院长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解读和交流。2019年,设计团队应偏关县规划局要求,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设计了二十余个村牌,现已逐步落地,反响热烈。城乡规划院尽己所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寻找突破口和着力点,配合当地政府做好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水泉村,历史上为水泉堡,位于偏关县城东北80里处的长城附近。隔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川峁村接壤。地理区位特殊,是两省交汇之处,紧邻黄河、长城两大资源。设计团队在大量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泉村的特色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



首先,水泉村拥有长城与古堡两大优势资源,但这“长城”与“古堡”在偏关沿黄河一线及与内蒙交界一线分布较为集中。古堡所在村落的旅游发展均需依托长城资源,为避免同质竞争及寻求合作,设计团队分析了周边长城沿线的古堡特征,认为水泉堡必须突出“地下长城”的特点,与周边村落形成差异化发展。另外,水泉位于偏关长城的中点,能发挥很好的起承转合作用。



其次,水泉村的军事地理区位突出,在明清、抗战及建国初期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军事地位。明朝时期,统治者将雁门、宁武、偏关确定为京师三大关,偏关为三关首御,而水泉则是首御之首御。到了抗战时期,偏关是绥蒙根据地的大后方,水泉村村民在民族危亡时刻,为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至建国初期,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地为人民”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教导,在水泉开始建设地道,并一直持续到1979年




此外,作为游牧与农耕交汇之所,水泉村外的红门口互市见证了汉蒙文化的融合;水泉堡见证了边界小杂粮商贸的发展。明隆庆年间,明朝与蒙古签订了庆隆议和。隆庆和议的达成,为明朝北方形势的安定和明蒙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明朝在边外陆续开放了多处马市,定期交易,偏关红门互市即在这一时期开放。至明清时期,水泉村已经成为一个城廓完整,街道整齐,人丁兴旺、商贸繁荣的小集镇。乾隆至嘉庆年间是水泉发展的鼎盛时期,商贸字号林立,这些字号以购销粮食和手工作坊为主。





地上空间:水泉村目前村址所在为水泉堡演变而来,地面遗迹以长城、军营等明清时期的遗存为代表,整体格局完整,但由于历史久远,存在保存不佳,细节缺失等问题。现有的水泉堡城墙最早建设时间可以追溯到明宣德年间,但现有城墙的砖石外包已用于建设地道,内部夯土层裸露。水泉堡原有城门三座,现有南门已在原址上修复重建,“水泉营”石匾依旧保留;东门城楼已损毁,留有土质城墙;小北门还保留有一部分砖砌门洞。现在游击将军旧衙处建设有红门口地下长城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内仍保存有明代时期的窑洞一组。




地下空间:水泉地道以长城砖建成,其建设规模、设计立意、保存规模在偏关乃至周边地区都有一定的代表性1968年水泉大队组织开挖地道,1970年,北京军区实施“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战备计划,水泉村被确定为战斗村。地道工程历时10余年,建设地道的砖石取自于水泉附近的长城砖,因此称为“地下长城”。水泉村地道具有古今交汇、规格高保存完好、洞口设计独具匠心、三层结构错综复杂、功能齐全攻防兼备等特点。

设计团队结合山西省长城板块、黄河板块旅游发展规划、偏关县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文件;研究学习了国内北京顺义焦庄户地道战红色旅游景区、雁门关旅游景区等红色旅游、军事关隘旅游、民俗旅游优秀案例;将水泉村的发展定位为:建设农业商贸与旅游相结合,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乡风淳朴的偏关绿色发展先锋村,打造水泉长城军事商贸小镇。核心市场客群为车程4小时以内的近程市场,包括呼包鄂榆城市客群和太原城市客群。


提出了“水泉堡上望边关·红门口里宴商客”的形象定位,产业发展定位为休闲旅游和农产品商贸为特色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小杂粮产销基地与长城特色旅游度假村。明确水泉村产业发展的两大功能:农产品制销+旅游服务体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二、三的发展融合贯通,共同铸就水泉的未来。并提出了“1+2+3+N产品体系”。




在空间上,提出了“一心、两轴、多点、多片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综合服务组团,为乡政府及红门口教育基地为中心的,集行政、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主街发展轴,沿水泉主街发展轴,发展传统杂粮商贸、特色农产品销售等;209国道发展轴,沿209国道发展,发展农家乐及相关服务。

多点:次要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南侧,分别以游客服务中心及水泉乡级服务设施为核心;村庄其他服务点,村委会、重要的商业节点、广场等。

多片区:综合服务片区、混合功能片区、居住功能片区、生态保护片区。




在风貌塑造上,重点针对主街进行风貌改造设计。提取具有当地特色的窑洞门窗、青瓦屋顶及特色围墙等元素;提取建筑原真色彩,结合乡间墙体材质特点,形成以“灰-白”系为主的整体街道色彩。



设计团队还结合水泉地方实际,提出水泉红白喜事堂与会议室改造方案,并由建研院出资改造,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水泉村美丽乡村整治规划设计是城乡规划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建研院落实央企扶贫担当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留乡村特色风貌,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贡献力量。


TOP